达喀尔,挑战梦想之门(二)
挑战大自然在达喀尔拉力赛创立之初,横穿撒哈拉沙漠就被法国媒体视作是“只有疯子才能想出的搏命游戏”。因为在那时,车手在茫茫沙海中前行,能够倚靠的就只有组委会赛前发布的路书以及指南针而已。当然,如果天气良好,迷路的车手也可以跟在扫尾直升飞机后前行,但从零下10度到零上40度,近乎50度的温差,以及按照人头数分配的三个三明治及少量的水,是否能够让车手支撑到发现扫尾直升机,则只能看车手的运气与耐力了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,在欧洲盛行的拉力赛中,再没有第二个赛事敢于横穿撒哈拉沙漠,甚至就连历史悠久的阿比让-尼斯拉力赛,也是一直沿着海岸线前行,仅有不足20公里左右的沙漠路段。此外,在上世纪80年代,因为恐怖组织丛生,在西非沙漠地区割据为王,南撒哈拉地区更被视作是“死亡之地”,不少欧洲国家甚至禁止国民前往。“大自然的壮阔,从来都能激发起人类的探索欲望。就好像在海边的人,总在想着驾船出海一样,彼岸永远都是人们的梦想。沙漠自然也是如此,越是看不到边际,看不到终点,人们才越有出发的欲望。所谓好奇心,正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。”在法国,这个浪漫主义的国度,能够理解赛车手精神的人不在少数,一直跟随报道达喀尔拉力赛的记者萨博·让内就是一个,在他的描述中,沙漠与大海一样神秘,沙尘暴与暴风雨一样阻挡着人们前行的脚步,“但,彼岸永远等在那里,出发永远是到达的第一步。”20余年间,达喀尔拉力赛几经变更赛道,甚至远赴南美洲开始新的征程,但挑战大自然,寻找“彼岸”的探索精神一直保留,“之所以每年都会变更赛道,为的就是让车手看到不一样的风景,永远保持新鲜感。要知道,达喀尔的精神内核永远是车手本身,经验并不值得一提。”目前的赛事总监勒吉安表示,之所以达喀尔拉力赛总有新的冠军,原因就正在于此。据统计,达喀尔拉力赛近万公里的距离,包含了赛车可以通过甚至难以通过的各种赛道类型——沙漠、砾石、沼泽、公路、草原、农田等等。每段赛事也均在300公里左右,平均行驶的时间更是在14小时左右。“每天都是在追赶着太阳的脚步,因为只有在太阳升起的时候,辨别方向才最为容易,虽然有太阳就意味着高温,意味着蒸发量巨大,意味着车辆随时可能爆胎,但比起太阳落下之后的低温以及难辨方向,太阳永远是车手最好的伙伴。”传奇车手奥里奥尔在描述自己的达喀尔拉力赛生涯时,把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轻描淡写而过,“对于选手来说,每天能够休息按时出发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,至于休息,完全可以在赛事结束之后进行。”在赛事因为种种原因转移到南美大陆后,路线依然参考着在欧非大陆进行时制定,“必须要有沙漠、必须要有砾石、必须要有没有标志物的路段”,从难从严,是达喀尔拉力赛一贯的标准——最终,即便转道南美,但达喀尔拉力赛依然艰难,甚至因为南美在1月仍处夏季,选手们还要比此前承受更多高温的考验。
本文来源:体育
作者:163
责任编辑:
王晓易_NE0011
1
2
3
-
上一篇
-
下一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